xpyhtfoq 发表于 2024-10-16 02:05:35

与众探讨中国经济商机

  在这个论坛中大家都在谈经济,很多专家举出一堆一堆才参数,一堆堆观点。可是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永远是有哪些机会可以让我们赚到钱。专家们都谈投资,可是就我而言,如果能够让我在短时间内赚到钱,被指为投机我更喜欢。今天开这个贴,是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我对于国家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投机机会。我更喜欢称它为商机。
  首先要谈的就是最近炒的很火的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究竟能否给我们带来商机呢,
  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部位:金融、贸易、投资。所以普通人的机会应该也在这些方面。
  金融可能是大家认为机会最多的领域。
  有人是这样子想的,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设立,催生了一批倒爷,那么上海自贸区会不会有?
  关键是80年代倒爷为什么出现这么多?这有其时代特殊性,第一,当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经济双轨制产生的需求与供应的难以匹配。第二,是沿海城市开放和政策上汇率双轨制形成的汇差、利差。按照统计局的数据,仅在1988年,国家控制商品的价差为1500亿元以上,银行贷款利差为1100多亿元以上,进口所用外汇牌价汇差为900多亿元以上,三项合计总价差为3500多亿元,大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三成。这么大的红利,能不催生当年一批全民下海竞赛么?
  但是,这样的双轨制局面毕竟不能长久。90年代后,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很高,双轨制淡出了,第一批获利的倒爷,也进入合法经营的状态。现在轮到上海自贸区了,虽然还带有“双轨制”特征,但情况可能跟当年深圳特区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公布的自贸区核心设置来说,自贸区涉及金融方面的试点核心是:1、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2、利率市场化;3、汇率自由汇兑;4、金融业的对外开放;5、离岸金融;9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体制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完全推倒重来,以至于在推倒过程中,因为步率不一致而导致的双轨制问题,在当前完整的市场化机制之下恐怕难以复制。
  这种模式下,上海自贸区的命题其实更加宏观,没有资本积累的普通人想要从这个过程中空手套白羊,难度其实并不亚于买彩票终将。
  当然,除了普通人之外,大资金可能会在自贸区可能形成的双轨制局面上搞出一点动静来。
  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以前没有改革,是以为内要避免国际游资做空人民币。现在游资之所以无法自由做空人民币,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外资无法获得打货币战需要的筹码,同时,汇率受到央行管制,这让游资在做空人民币的过程中必然要承受巨大的代价。眼前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确实很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通过这一平台疯狂套利,对国内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但这些留给普通投资者的机会太少。
  另外,金融领域可以想到的变化: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一些离岸金融业务、融资租赁货物或者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的交割仓库,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降低国内企业的交易成本。
  自贸区的金融给我们的初步感觉是:开放度倒挺大,对普通投资者的生活影响也很大,但想成为当年的倒爷一样的机会太少,此机会主要是留给大企业大资金。
  普通老百姓影响较大的可能还是贸易。
  当下摆在面前的,是全球风起云涌的零关税贸易秩序。不管是各国的自贸区,还是即将上路的全球第一个TPP,都万变不离其宗。各方都在期盼上海自贸区在零关税这个问题上能高屋建瓴,做足文章。国务院去年底就已经批复,在虹桥和普通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可以享受72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有这个基础,再加上自由贸易区的项目,上海自贸区极有可能是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
  在老百姓生活上,有人说上海自贸区就是要再造一个香港,也许这话有点过头,但起码比较相近。至少比如买国际名牌包这样的事情,会吸引不少去香港的游客。近年来,内地人向香港的涌入疯狂抢购奶粉、药品等现象已经引起港人的极大反感,认为大陆人扰乱了香港次序抢占了资源,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到时候香港会不会后悔。
  当然,这种购物的开放可能是一步一步来的。按照目前的规划,上海自贸区分为外高桥(600648)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区域,前3个区域更注重物流港口运输,眼前或许只有机场会出现民用商品的销售,购物能不能想象的像香港这样便利,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至于投资方面。
  我所理解的自贸区对投资管理的变化上,主要体现在从审批制变为备案制。以前外商在中国投资需要经过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核准。上海自贸区原则上的投资是要这样的,内外资一致。比如外资要投资固定资产,外商企业的设立等等,都要让以前的审批制彻底改为备案制。然后让很多投资领域对外资开放,能数的出的,比如航运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演出经纪、娱乐场所、教育培训机构等等。
  可以猜到,自贸区起来后,估计区内各种产业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真的靠竞争的,这类基本都是外资生存,民企进去也是竞争不过的。还有一类是垄断某些领域的,这肯定是国内利益集团自己。目前国内各大利益圈估计就是在纠结第二类的蛋糕怎么分。第一类的蛋糕,太烦太累,他们不要的,送给老外了。
  自贸区挂牌后,很多入驻的外资相对在自贸区外的中国领土区域入驻时节约更多的经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简单说手头上的钱会多出来。多赚的钱,总是会抽出一部分强化人员环节。更有兴趣去招揽上海市内或长三角内各自贸区以外区域的各行业优秀人才,薪资福利当然是比原来高的。到时候的人才市场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原先上海各处及长三角各处各行业的最优秀人才群体,会有很多流到自贸区内外资企业中。
  当然,自贸区成立后,区内多出的很多外资,或者改头换面成外资的企业们,其中很多不会是真外资,而只是利益集团及其走狗们在海外注册个名号,回到自贸区内冒充外资的“外资公司”。这种“外资企业”只不过是为了进自贸区享受政策的,以便对进不去的同行业民企之类形成更大优势,卷钱更方便。
  最后总结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开放肯定存在不小风险,但是否因为有风险,就要缩小开放口径呢?从现在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应该是这样。没有改革的跟进,开放带来的财富效应注定将是短期的,甚至是更具风险的。只有改革与开放并行,效应才能长期释放,并为全国复制。此前在其他地区搞的金改试验,为什么在全国推不开来,就是过于注重“风险可控”的考量,而失去了先验意义。
  创造财富效应易,创造改革效应难,改革应该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https://www.jiu-huo.com/index.php?_m=mod_product&_a=view&p_id=24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众探讨中国经济商机